大嶺文體廣場文藝匯演氣氛熱烈。記者洪鵲兒 攝
塔吊林立的工地旁,環城北路上貨車川流不息;主干道旁的舊招牌完成清拆,路道兩旁干凈整潔;文體廣場每晚歌舞翩躚,村民從圍觀者變成參與者;曾經淤塞的河道流水潺潺,倒映著綠樹紅花……這些鮮活的片段,共同書寫著惠東縣大嶺街道實施“百千萬工程”三年的蝶變故事。
站在財山頂俯瞰,西枝江兩岸景象交織:北岸園區廠房林立,南岸華僑城商圈繁華涌動,沿江北路的施工機械來往作業,正加速連接兩岸。大嶺街道以基建攻堅、產業煥新、民生提質、典型村培育協同發力,將“一城兩街道”藍圖步步鋪展為現實。
項目筑基
大洲片區蛻變,城鄉連接加速
沿江北路的施工隊已搭建起項目部,挖掘機、推土機推動著大洲片區的建設進程——這片北靠財山、南臨西枝江的土地,被規劃為“惠東江北新區”,承載著“一城兩街道”同城化的關鍵使命。
2024年,大嶺街道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85.5億元,固定資產投資達37.9億元,工業投資占比超66%。數據背后,是683畝土地征拆的攻堅、118.6畝用地指標的報批、10條園區道路的硬底化改造,更是大洲片區406畝土地征收的破局之舉。
大洲片區的蛻變,映射著大嶺街道的城市升級邏輯。“以前這里和華僑城繁華區隔江相望,發展速度卻大不相同,消費娛樂都要到對岸,現在看到變化了。”村民周伯感慨。當前,大嶺街道深入開展大洲片區發展規劃、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市政工程規劃工作;完成湖洲一路用地報批工作,沿江北路建設項目需征地466.81畝,房屋拆遷86棟,已完成征地補償242畝(占52%),房屋拆遷補償13棟(不含已同意貨幣補償9棟,占15.2%),發出惠東全縣首張房票;加快推進沿江北路平山大橋至環城西路段交地工作,確保沿江北路及湖洲一路全面動工,力爭年內啟動財山東路動工建設,打通對外聯動“大動脈”。
同步推進的還有地下“隱形工程”:萬松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9.7公里主管網、7公里支管網鋪設完成,兩座污水處理廠年均負荷率穩步提升,均超過80%。內澇治理(一期)工程實施,將有效解決大嶺中心轄區澇點積水問題,完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,加快補齊排水防澇設施短板。
夜幕降臨時,新裝的百余盞太陽能路燈在池竹村、棠閣村等地次第亮起,與32000平方米大嶺文體廣場的霓虹交相輝映。燈光夜市人頭攢動,籃球賽吶喊震天,樂園里孩童嬉笑追逐……這里已成為大嶺人夜生活的“活力心臟”。
產業躍升
鞋業搭建供應鏈平臺,高端制造集群崛起
傳統鞋業亦在破繭重生。大嶺制鞋業集產品研發、原料供應、模具加工、成型組裝、包裝銷售、物流運輸、電商平臺于一體,產業配套基本齊全。現有注冊鞋業類企業1950家(含個體工商戶)鞋企,其中規上制鞋企業15家,鞋業配套企業950家,其中鞋業配套規上企業6家:國家鞋檢中心為品質背書,惠東鞋業產業投資公司搭建供應鏈平臺,電商企業增至474家。2024年產鞋超2.1億雙,產值98.8億元,4.7萬從業人員端穩了“飯碗”。
轉型步伐持續加速。大嶺街道加大對規上鞋企、技術優勢企業的政策幫扶,力爭2025年完成20家“個轉企”、9家“小升規”,培育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2家。以產業園A區為核心,吸引鞋業制造企業集聚,打造惠東時尚鞋業總部經濟園;環城西路陰山地塊新增鞋業用地,大嶺物流倉儲中心啟動規劃,全縣鞋業供應鏈服務平臺加速構建。
與此同時,高端制造集群強勢崛起。惠州惠東產業園區內,鉑科磁材、金立智能等42家規上企業構筑產業高地。今年截至6月份,新簽約項目12宗(供地2宗、非供地10宗),總投資7.54億元。
同時,搶抓“百千萬工程”縱向幫扶及惠東龍崗產業協作機遇,主動赴廣深招商,力爭引進1~2個投資規模大、產出效益高、帶動能力強的優質產業項目。
農旅融合的“新枝”在田間綻放。走進白沙布村的“壹米玫瑰”生態園,溫室內花香馥郁,從村里雇用的工人們麻利地分揀花束。該村整合2000畝閑置土地,通過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模式,打造玫瑰種植、花茶、化妝品加工產業鏈,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。
“土特產”產業鏈條不斷延伸。彭白村村企合作大力發展“彭白臘味”特色產品品牌、推進光伏發電項目、積極盤活集體低效能資源,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約59萬元;白沙布村積極打造玫瑰花種植基地,大力發展玫瑰純露、精油等深加工產品,培育“民康源”花生油和“鉬稻米”等特色農業項目,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。澄溪村的油柑種植、大洲香芒的反季節促花技術突破,正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動能。2024年,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全線躍過10萬元門檻,6個村突破20萬元。
民生提質
建成多個公園,城市顏值提升
大嶺第二幼兒園的施工圍擋內,工人們正進行最后的內裝。這所新園與已投用的大嶺中學分校區(新增700學位)、改擴建的青河小學,將進一步補齊轄區教育短板。在健強醫院二期工地,醫療設備安裝緊鑼密鼓。“年底新增200張病床,骨科轉綜合醫院,看病有了更多選擇。”項目負責人介紹。
公共文化服務“多點開花”。完善硬件建設,通過上級支持、街道自籌、社會捐贈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,陸續建成白沙布長排小公園、古榕樹“口袋公園”、萬松五顯公園、彭白榴亨宮公園,進一步滿足街道文化宣傳、居民娛樂休憩等需求。成功舉辦大嶺街道第二屆“鞋業杯”籃球賽、2024大嶺夏季籃球賽、文藝晚會等文體活動,居民文化生活日益多彩。
治理精度同步提升。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“134”工作法,該工作法已在沙梨園社區試點成功。自推廣以來,沙梨園社區18個片區完成居民信息登記2008戶,收集民生意見,有效調解矛盾糾紛。同時,在九大綜合網格的基礎上進一步劃分55個服務網,推動網格力量全面下沉,落實好社會治理和居民管理服務工作。
城市顏值持續刷新。重點對環城北路、惠東大道、平梁路等主干道開展“六亂”整治,為轄區居民營造更加干凈、整潔、安全、有序的環境。
典型引路
鄉村提顏展新貌,綠美生態蘊鄉愁
沿白沙布村新修的綠道騎行,可見古榕樹“口袋公園”里老人對弈,彩繪農房墻映著玫瑰花海,主村道拓寬工程完成后嶄新的瀝青在陽光下發亮。“以前電線像蜘蛛網,現在村容村貌越來越好,危房拆了建成小公園,歡迎大家來拍照游玩!”白沙布村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周曉鷹對村里的發展充滿信心。
在省級典型村白沙布村和擬培育典型村彭白村,“三清三拆”騰出的空間變身“四小園”。
綠美生態建設已成共同行動。黨員帶頭植下6666株風鈴木,村民認養“黨建林”;彭白村5公里綠化帶蜿蜒如綠絲帶;志愿者清運垃圾、清理“牛皮癬”的身影成為一道亮麗風景。
社會力量也在匯入振興浪潮。健輝佳臘味廠、興泰生、美新科技等企業和個人通過捐資、捐物、幫扶采購等方式積極參與“千企幫千鎮、萬企興萬村”行動,向彭白村、橋星村、白沙布村、棠閣村等村累計投入幫扶資金70余萬元,助力鄉村規劃、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。
深化政校村合作聯動,積極搭乘廣東省百校聯百縣助力“百千萬工程”行動政策東風,主動對接結對共建高校深圳職業技術大學、惠州學院專家團隊實施春光村荔枝改良、大洲芒果種質收集引種和基礎性技術工作,大洲香芒首次實現反季節促花成功新突破。
未來,隨著鞋業總部經濟園、農文旅融合鏈、大洲新區建設的推進,這座活力新城正以奔跑之姿,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蹄疾步穩。
記者洪鵲兒 賴金朗 特約通訊員葉嘉文 通訊員李秋云